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17章 争山争水,碰瓷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离开了五金厂,方唯又去竹器厂看了看。

    中午就在竹器厂食堂吃的饭,厂里的伙食不错,比起县里的很多国营单位都好。

    竹器厂明显在管理上要比五金厂更精细一些,而且产值也更高。

    方唯对于厂子的情况很熟悉,都不用听方平等人的汇报,自己看一看账目和报表就能了解到很多细节。

    两家厂子目前都开始招收外面的人材,普通工人优先录用本公社的社员,但有技术有才能的人不在此列。

    当初谁能想到一家小小的社队企业,能发展到如今的超大规模。

    “支书,我们目前正在和省城家具厂谈,他们快不行了,如果有机会,社里会支持我们兼并对方吗?”

    竹器厂属于典型的集体所有制企业,想兼并全民所有制的省城家具厂有一定的困难。

    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,方平对此事很上心。

    “关键不在兼并本身,我给你们说啊,人员安置才是最麻烦的问题。要是处理不好,连竹器厂都会被拖死。”

    方唯不看好这个项目,现在兼并企业还是太早了,各项的法律法规都不健全,原先的职工安置不好就是一个巨大的包袱。

    真要是想去省城发展,还不如开分厂,真没必要陷进那个漩涡里。

    方平等人若有所思,但还是没放弃这个想法,打算接下来专门就人员安置问题和对方谈一谈。

    方唯没有多说什么,这个项目大概率在理事会无法通过。不过厂里去谈一谈也行,起码能增加企业兼并的经验。

    检查完两个厂子的工作,方唯去公社和郑先发以及郑虎聊了聊。

    到了下午下班,方唯去接上盘莲花,两口子一起返回了家里。

    时间匆匆。

    合作社的各项建设基本上都已经完工,连接各大队的内部路已建成通车,禽舍的改扩建工程也全部完工。

    另外像中心粮仓、碾米厂、磨坊等设施也陆续投产,合作社的第一批项目顺利结束,

    “我计划在秋收后上马第二批工程,首先是修缮和改造现有的水渠,其次要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大队打深井,以保证农业灌溉的需求。

    另外,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,及时调整育种的品种。等秋收过后,我建议派出一批人员远赴各地的耕种区,详细了解各地的需求情况,作为我们进行调整的依据。”

    第一批工程顺利结束之后,方唯召开了理事会会议,讨论下一阶段的建设项目。

    还有就是要及时掌握各地的种子动态,以便合作社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
    “我建议咱们修建一批文化娱乐设施,比如搞一个图书站、成立一个放映队等等。现在大家的文化娱乐活动太单调了,长此以往容易引发一些其他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建议好,只抓经济不抓精神文明建设是不行的,老赵,你安排人负责图书站和放映队的建立,尽快吧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期的农村充满了活力,但同时也是问题丛生的时期。

    方唯听从了大家的建议,从现在起就开始抓思想工作。但一味的说教显然不行,得在正确引导前的提下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。

    图书站和放映队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,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项目。

    无形中,合作社在事实上替代了部分的公社职能,发扬光大了大队和生产队的职能。这是凝聚人心的关键一步,也是合作社蓬勃发展的基础。

    “方支书,县里有关部门下文,要求各大队的民兵连上交武器装备。那我们以后巡逻工作怎么办?”

    会议结束前,郑豹突然说了一件事。

    各大队和生产队正在快速的弱化,民兵这一块也难以维持了。人武部开始收回武器装备是应有之举,这也是一个趋势。

    “不是还有猎枪嘛,大家又不进山打猎,吓唬糟蹋庄稼的野猪足够了。至于巡逻可以采购一些非致命警用装备,完全够用了。

    另外,各大队要重视年轻人的思想工作,应该加强团支部的作用。总之,未来的变化会很多,我们要去主动适应新的形势。”

    方唯不觉得郑豹说的这个事情有什么问题,大势所趋,以后还会收缴民间的各类枪支。

    不过巡逻任务不能放松,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,治安可没那么好。没了步枪还有猎枪和其他的装备,也一样能守卫好各个设施。

    社员们现在居住的较为集中,新民居工程既改善了大家的居住环境,也加强了大家的安全感。

    集中居住就容易防范,加上有专人巡逻,基本上不会发生由外来人员引起的恶性案件。社员们之间有什么矛盾,各大队会介入处理,不至于任由矛盾发展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。

    当然,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各大队的治安还是良好的。

    会议结束之后,方唯和郑豹去各大队转了转,督促各个民兵连按照要求做好善后的工作。

    过了几天。

    赵金生等人

第317章 争山争水,碰瓷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